近几年,随着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城镇污水厂排放标准的提升已是大势所趋,在环保越来越严的趋势下,各地纷纷出台更加严格的地标排放标准,污水厂排放标准向地标IV类水看齐。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污水厂都做了哪些提标改造,已经到了什么标准?
一、多省市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升
自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水危机起,尤其是“水十条”发布,且国家环保部发布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征求意见稿后,北京、天津、浙江、太湖流域、巢湖流域、岷沱江流域、滇池、雄安等陆续发布基于准Ⅲ类、准IV类标准的地方标准和流域标准,对总氮、总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去除要求。
各省、流域污水厂污染物排放地标与国标标准对比
各地的污水排放标准中TN、TP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发达城市提标改造较早,如北京市、天津市在2015年之前均发布了相关排放标准。2012年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新建污水厂A标准中将TN由一级A的15mg/l提升至10mg/l,总磷提升至0.2mg/l。2015年至2018年,天津市、巢湖流域、四川省、浙江省、太湖流域也分别将TN提升至10mg/l,同时TP提升至0.3mg/l。昆明市地标最为严格,《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谁污染物排放限值》A级标准中TN、TP分别达到了5mg/l和0.05mg/l,被称为“双五标准”。
二、各地发布市政污水厂提标改造目标
目前,多地在积极推进污水厂提标改造。2018年,广东、上海、山西、海南等很多省市发布了污水厂提标改造目标。
浙江:2018年启动实施1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标准技术改造要求,新建日处理规模1万立方米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按照新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执行;推进现有日处理规模2万立方米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到2022年基本实现省重点环境敏感区域日处理规模1万立方米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浙江标准》要求。宁波市要求2020年前,全市县级(含)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均要达到类IV类水要求。
江苏:2019年,无锡市51家污水处理厂全面启动提标改造,改造完工后,出厂水质将由目前的一级A提升至相当于地表准IV类水,部分厂可达准III类水。
河北:2019年底前需完成雄县32个傍水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定市及白洋淀上游流域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启动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
广东:2018年底,敏感区域、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IV类标准的城市(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成提标改造工作,其出水要达到一级A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的较严值,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水环境容量适当提高排放标准。
山东:2018年,广饶县开始实施14座污水处理厂全面提标改造工程,年底前出水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V类标准,并逐步改善提升到地表水IV类标准。
从目前各省、市的推进工作来看,污水厂提标均在持续重点推进。在水敏感区域,部分污染物排放限值已在向极限去除的水平发展。
三、专家观点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主任
建议提高氮磷排放标准,加强氮、磷、碳的转化,实现各资源的回收利用
面向未来的中国污水处理标准,应该进一步降低水体污染物,提高氮磷排放标准,由生物脱氮除磷向强化脱氮除磷方向发展,追求极限脱氮水平,一些深度处理乃至超深度处理技术也被应用发展。同时,除了强调水资源循环利用外,注重加强氮、磷、碳的转化,提高资源回收率,实现有机质及磷等资源的循环利用。
彭永臻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来说,TN达标是关键和难点,生物脱氮工艺是唯一经济有效的方法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污水处理厂都没有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总氮含量难以达标成为了污水处理的难点和瓶颈。基本深度生物脱氮的处理新工艺,国外已经应用的厌氧氨氧化技术和处于中试研发阶段的短程消化—反硝化技术等,能有效克服传统工艺的混凝沉淀不能去除维纳滤口径,无法区别水分子大小,以及反渗透处理城市污水成本高等问题,是未来唯一经济有效的方法。
王爱杰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在处理低C/N污水深度脱氮上具有高效脱氮、低能耗的优势
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在脱氮处理上具有高效。低能耗的优势,在近十年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在处理硫工业废水研究成果较多,主要解决传统反硝化工艺在处理低C/N污水时需外加大量碳源的问题,但在城镇污水处理上目前仍处于工艺探索阶段,主要针对外加硫的形式确定如单质硫或硫铁矿等,反应pH控制工艺如在线监测和加石灰调节等、反应器及反应工艺参数设计等问题进行试验。解决了以上问题,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在城镇废水深度脱氮方面的进程将更进一步。
黄霞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碳源替代实现自养反硝化,是深度脱氮技术研究的热点
目前,污水深度脱氮的需求,从15mg/l到更低,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高效低能的特点,得到了学着的广泛关注。但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的C/N值较低,异氧反硝化作用需要外加补充碳源,导致运行费用增加,且需要增加后续处理工艺去除多余的有机物,造成负担。采用各种碳源替代物实现自养反硝化,是现在深度脱氮技术研究的热点。
王凯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厌氧氨氧化是未来5年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重点
生态文明理念下,可持续发展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主流,氮循环作为其中一环,是科学探究的前沿。厌氧氨氧化作为颠覆了传统脱氮过程理论的工艺,可实现碳平衡和能量自给,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共同认识。未来污水处理技术1.0版本可能会按这个步骤在发展。基于强化碳源浓缩分离,以厌氧氨氧化为基础,降低能耗并提高能量回收率。这条路预计在五年之内能够实现。
俞汉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备受关注,在走向大规模应用的路上仍存在诸多问题
除厌氧氨氧化技术外,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最受关注的废水处理技术,尤其是在低浓度生活污水脱氮处理方面,诸多学者展开了广泛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相比普通微生物来说,结构结实、沉淀性能优异,可取得极好的泥水分离效果又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负荷,解决了传统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固液分离效率低的问题。但该技术目前应用并不广泛,主要是由于其培育时间长、颗粒稳定性有待改进、水力设计要求高、对曝气强度要求必须精确控制、对进水水质要求高等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